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共青团工作 >> 正文

扬子晚报网报道我院学子走访板桥故地

作者: office   审核人:    文章来源: 本站原创    点击数: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09-01

扬子晚报网8月20日讯(通讯员 张涵 记者 范木晓子)为了更深度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,日前,盐城工学院金沙js6038“板桥故地,寻梦沙沟”社会实践团来到江苏兴化,多方位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,从而更好地探索继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盐城工学院“板桥故地,寻梦沙沟”暑期实践团队第一站便是郑板桥纪念馆及其故居。郑板桥以诗、书、画三绝盖世,是清代“扬州八怪”的领衔人物。

墨竹是郑板桥绘画作诗最主要的题材,郑燮尝取景于墨竹为画。青竹傲岸不屈,虚心劲节,可以说是板桥崇高气质的写照。“郑燮一生与书画为知己,白墙黑瓦给郑燮故居增添了几分清净。我们置身此景,想象到曾经郑燮在此吟诗作赋、伏案写作。”实践团成员杨志民说道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非,它承载了历史的记忆,展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。目前兴化市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、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、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项、兴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。

兴化沙沟是中国著名的“鱼米之乡”,最有代表性的三项省级非遗统称“两会一龙”,分别是东岳庙会、彩妆游走灯会和民间舞蹈板凳龙。“这些非遗都与一人有关。他就是乡贤万云鹏。”沙沟文人姜老向记者阐述了万云鹏与这些非遗的种种渊源。

据悉,沙沟有很多老行当,磨坊、秤匠、铁皮匠、老银匠、剃头、修钟表等等,特别是这里的渔夫,根据不同的捕鱼技巧,分为18个“帮派”。当地从事理发的匠人说道:“这手艺从我十七八岁开始就伴随着我,我已经工作了40年了,儿子、孙子外出打工很少回来,每天前来剃头、刮胡子的都是老顾客。”

“沙沟景区的旅游业建立不过才三年,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,各项制度还需规范化。但是,我们更需要年轻人的力量。”负责沙沟旅游的管理人员费金虹向记者表示。经过历史的沉甸,当日繁盛之景不复存在。为了守护先人的智慧,延续文化血脉。沙沟政府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让沙沟重振辉煌。

“此次兴化之行,我们追寻古人步伐,真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,辛苦的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而我们当代大学生,正是文化传承的中流砥柱。”实践团团长王宁说道。

Baidu
sogou